【甘肅日報】紅色旅游的新名片——第七屆白銀會寧紅色旅游文化節走筆
編輯:王軍 信息來源: 甘肅日報發布時間:2018-5-16

第七屆會寧紅色旅游文化節開幕式上演出的音樂舞蹈劇《古道名城印象會寧》劇照。本報通訊員 常琦彪

在“大溝深處杏花村”鄉村旅游系列活動中,當地農民向游客展示鄉村文化。本報通訊員 常琦彪

“大溝深處杏花村”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。本報通訊員 王瑞
在第七屆會寧紅色旅游文化節的舞臺上,“長征沿線紅色旅游城市聯盟”拉開了新的發展序幕。一個充滿活力和自信的會寧,將書寫旅游業新的發展篇章。
記者 陳泳 通訊員 王瑞
瞻仰中的聚合力
一系列紅色主題參觀活動,讓游客們感受到了滿心的自豪感。從將帥碑林到長征勝利紀念館,從登會師樓到俯瞰城市新貌,紅色文化串聯的記憶引發著人們一次次的心靈共鳴——我們都是長征精神的傳承者,都是扛著新時代“長征大旗”實現城市夢想和自我價值的“長征人”。
在活動中,來自省內外長征沿線紅色旅游城市的嘉賓輪流發言,推介各自所在地的紅色旅游資源,大家談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撬動“紅色資源”發展,并拉動本地經濟社會建設的問題。大家的話語間,表露著對“紅色旅游城市聯盟”成立的激動和喜悅。
這一次,會寧縣以第一倡議者的身份聚合了長征沿線紅色旅游城市的牽手,以“會師精神”強有力地拿起了“聯盟”接力發展的“第一棒”。
瞻仰游覽中,每一個歷史的印跡都打動著大家的心。從江西瑞金的于都縣到甘肅會寧縣,一個關于長征會師劃時代的豐碑鐫刻在了每個人的心中。
一個關于新時代的長征故事,開始從會寧謀篇布局。
新時代的“會寧宣言”
進入新時代,紅色旅游更受青睞。經過長征沿線紅色旅游城市的交流碰撞,一份寫著時代擔當的“會寧宣言”在這次活動中誕生落地——
“傳承發揚長征精神,發揮紅色資源優勢,強化區域合作,培育精品旅游線路,促進老區更好發展,推動聯盟積極運行”。“會寧宣言”秉承了長征的精神內涵。
江西瑞金、江西于都、湖南通道、廣東南雄、云南威信、四川小金、陜西吳起、寧夏西吉……15個省(區、市)代表在宣言上簽字。攜手并肩、合作共贏,成為各聯盟城市的共識。
活動中,會寧縣向聯盟下一屆年會主辦方江西省于都縣交接了大會會旗。
借助歷史、文化、地緣等優勢,發起成立長征沿線紅色旅游城市聯盟,這是白銀市深入實施“文化全域旅游”發展戰略,堅持旅游連線精品化,全面提升旅游基礎實施和公共服務,集中力量開發多種旅游形式,著力打造多極支撐、整體提升的全市旅游戰略發展升級版。
探索鄉村旅游新途徑
旅游節中,被當地人稱為“杏花村”的大溝鎮厙弆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訪,這里三面環山,西面開口,土地肥沃,形成了以山地杏樹為特色的山野風光。
這個季節,依然能聞到泥土和杏花的香味。
“會寧大溝厙弆村杏花爛漫,你可以來看看。”白銀市委主要負責同志這樣向游客推介,為什么我們要把這里打造成“公益鄉村旅游”,因為這里的杏樹都是全國各地的義工栽種的,具有公益性,也具有獨特的價值。
“大溝深處杏花村·厙弆”公益鄉村旅游項目自去年實施以來,按照“三季有花草、四季有果蔬、全年有故事、每月有節會”的思路,已完成種植塑料大棚蔬菜2000座、杏林2000畝、水蜜桃100畝、小雜糧1.2萬畝,打造形成了名師舊居、學窯書韻、杏林秋韻、神秘古堡、石磨歲月、鄉村記憶等28個主題景點。
這里的黃土層很厚,“黃土文化”為這里塑造了一個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旅游載體,凝結先人智慧的“夯土”技術在每一處景點都體現得淋漓盡致。在厙弆村舉行“公益扶貧鄉村旅游”,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鄉村旅游,在這里觀光,除了自然風景之外,更要觀鄉賢之光,聞學窯之韻……
作為會寧紅色旅游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,厙弆鄉村旅游為當地探索發展公益扶貧鄉村旅游、助力脫貧攻堅、拉動老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樣板。
旅游文化節的實踐價值
在旅游文化節上,“紅色旅游發展論壇”引人關注,大家討論的焦點在于“紅色旅游業下一步該如何走”。
論壇上,長征沿線紅色旅游城市共同探討了紅色旅游的發展與合作,并達成整合優勢資源,互通有無,互學互鑒的交流機制,并就如何立體發展達成共識。可以說,這是一次紅色旅游實踐的成果展示。
作為長征沿線紅色旅游重要節點城市,會寧縣近幾年依托歷史文化資源,重點推進“全國紅色旅游名城”和“旅游文化城市”建設。過去一年,會寧旅游接待人數達到374萬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.9億元,同比增長22%和26%。
以紅色文化為龍頭的會寧旅游產業,正在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勾勒著幾代人的夢想。如今,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碰撞整合,正在重新塑造新的“會寧名片”。
會寧的紅色旅游,成為白銀市旅游發展的“排頭兵”。為了讓旅游事業獲得更好的發展,白銀市將下放更多的管理權限,力爭經過幾年的規劃建設,實現旅游體制機制高效順暢,旅游產業規模持續壯大,旅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,旅游的可進入性、可駐足性、可消費性和可回頭性全面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