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肅省全力推進祁連山保護區礦業權清理退出和生態修復工作
編輯:黃榮 信息來源: 西e網-中國甘肅網發布時間:2018-6-26
記者從6月25日舉行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我省全力推進祁連山保護區礦業權清理退出和生態修復工作,截至目前,祁連山自然保護區144宗持證礦業權,已完成退出89宗,剩余的55宗也將在年內全部退出。
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忠民介紹說,祁連山腹地礦產資源富集,蘊藏著鐵、銅、鉛、鋅等多種礦藏。自上世紀80年代起,我省祁連山內礦產開發逐漸升溫,隨著礦產資源探采活動的逐漸增加,對祁連山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。
黨中央、國務院對我省祁連山局部生態環境破壞問題高度重視。去年以來,我省提高政治站位,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,全力推進祁連山保護區礦業權清理退出和生態修復工作,取得了階段性成效。
重建遵章守紀的規則。堅決停止各級各類保護區內礦產勘查開采活動和審核審批工作。協調爭取退出補償資金,安排省級補助資金10億元(先行預撥4.6億元),支持市縣加快推進礦業權補償式退出。截至目前,祁連山自然保護區144宗持證礦業權,已完成退出89宗,占清理退出總數的61.8%。剩余的55宗也將在年內全部退出。同時,推動全省其他各級各類保護地內礦業權分類退出。目前,全省其他各級各類保護地內662宗礦業權,已清理退出56宗。
重構依法行政的秩序。對《甘肅省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審批管理辦法》與國家上位法不一致的部分,逐條進行修訂完善。大力推進礦山環境恢復治理。市縣政府采取封堵探洞、回填礦坑、拆除建筑物以及種草、植樹等綜合措施,基本完成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144宗持證和111宗歷史遺留無主礦業權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。位于外圍保護帶的177個歷史遺留無主礦山已納入《甘肅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規劃(2018-2022年)》,計劃分三年恢復治理完成。嚴格執法監管,暢通12336違法違規舉報電話,及時發現和制止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違法違規行為,維護良好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秩序。
重樹為民服務的形象。大力開展土地整治,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。全力推進國土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嚴格執行國家產業和供地政策,精準調控土地和礦產資源投放領域和方向,優先保障國家和省上鼓勵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發展,特別是十大生態產業用地用礦需求,堅決不向過剩和落后產能批地供礦,決不允許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發展。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剛性約束作用,確保項目用地和礦產開發全部退到生態紅線以外。
重整砥礪前行的旗鼓。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分類退出的整改成果,加快推進其他各級各類保護地內礦業權分類退出,確保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落實到位。依法科學集約勘查開采礦產資源,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益,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擾動和破壞。大力推進工礦廢棄地復墾、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,盤活利用閑置土地。轉變作風,深入推進“放管服”特別是“四辦”(一窗辦、一網辦、簡化辦、馬上辦)改革,確保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現“一窗辦”和“一網通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