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大山拓富路——會寧縣勞務經濟發展見聞
編輯:王軍 信息來源: 甘肅日報發布時間:2018-8-7
會寧縣持續做大做強勞務品牌,著力促進勞務經濟提質增效,今年上半年,全縣累計培訓各類務工人員4.28萬人次,輸轉勞動力7.76萬人次,創勞務收入8.2億元。
土門峴鎮張門村貧困戶李小旺曾一直苦于找不到脫貧的門路。去年,他收到一條來自縣勞務辦的招工信息,便撥通了信息中提供的報名電話。如今,乘著“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”東風的李小旺已在天津市和平區一家制造企業務工。
結合全縣“一戶一策”摸底調查實際,會寧縣抓實抓細大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勞務輸轉子系統建設,對全縣城鄉富余勞動力、外出務工人員實名制信息進行全面更新,共登記城鄉富余勞動力11.12萬人,實現務工人員信息管理精細化、動態化。
“我們依托省市單位定點幫扶、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、‘攜手奔小康’等幫扶資源,加強勞務合作,建立輸出輸入勞務對接平臺,確保了有輸轉意愿的貧困戶勞動力高質量應轉盡轉。”會寧縣勞務辦主任負責人介紹說。
為了讓更多的村民走出家門,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致富,會寧縣按照“政府引導、市場運作、能人帶動”的工作方式和“培訓、輸轉、維權”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,通過狠抓勞務培訓輸出的方式,使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加入到務工隊伍中。
同時,當地綜合運用短信平臺,創新媒體宣傳形式,不斷提升“祖厲建筑焊”“祖厲巧妹子”“會師興隴采掘工”等勞務品牌知名度,充分發揮勞務品牌在精準輸轉工作中的重要支撐作用,增加外出務工人員收入。
“就業一人,脫貧一戶”,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路徑。張敏是漢岔鎮細岔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,年初在政府的組織下,他與靖遠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務工協議,有了一份穩固的收入。
如今在會寧,勞務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性產業,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走出大山赴外務工,增長了見識,開闊了視野,擺脫了窮困,走上了致富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