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出鄉村新氣象 ——景泰縣加快推動“三變”改革綜述
編輯:王軍 信息來源: 西e網—白銀新聞網發布時間:2018-8-13
今年以來,景泰縣以開展“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”活動為契機,創新思路、上下聯動、大膽實踐,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,著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,多措并舉降低“三變”改革風險,為持續增加農民收入、加快推動農村“三變”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堅持示范引領,激發群眾內生動力
景泰縣按照“先試點、后推開”的原則,開展“三變”改革試點項目。全縣試點項目實現戈壁特色種植、養殖及鄉村旅游、日光溫室蔬果、訂單高原夏菜和中草藥種植等產業全覆蓋,自主創新出“固定面積分紅”“等價實物領養”等多種分紅方式。其中,五佛鄉實行“三變”改革“整鄉推進”,金坪村生豬養殖試點項目通過“定豬仔、定飼料、定銷售”三定模式與正大集團實現全鏈條緊密銜接,保證穩定獲益零風險;老灣村稻魚綜合示范項目,集稻田養蟹、有機米加工、田園綜合體建設為一體,打造生態循環示范基地;興水、泰和、冬青、西源四村分別以堿水養殖、稻魚綜合、肉羊養殖、露地蔬菜為主導產業,打造各具特色的“三變”產業示范點。草窩灘鎮長城村新品紅辣椒種植基地項目,通過搭建與知名品牌“老干媽”的直供渠道,以“定種苗、定藥肥、定技術、定收購、補保險”的“四定一補”方案,保證農戶穩定收益。喜泉鎮北灘村華達戈壁農業試點項目,建設5000畝戈壁農業生產基地,采取“統一生產、統一管理、統一標準、統一購銷”的“四統一”模式,通過實行大棚網格化管理與租賃經營(勞務保底遞增模式)相結合的方式,為農戶提供產業增收平臺。喜泉鎮大水石奓村、草窩灘鎮西和村“千合農莊”鄉村旅游項目依托甘肅萬邦百匯商務有限公司,成立首家“三變”改革承載企業與本地合作社結合的旅游公司,同時,依托“千合農莊”鄉村旅游項目,發展綜合體子項目,建成運營后,將輻射帶動兩村及周邊500戶農戶參與“三變”改革,力爭到2020年底,建成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田園綜合體,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鄉村旅游示范村。
堅持市場導向,培育優勢特色產業
景泰縣制定出臺《景泰縣“6+5”產業扶貧三年行動工作方案》及“6+5產業扶貧三年行動工作方案補充意見”等政策支持措施,涉及牛、羊、菜、果、薯、藥等主導產業和水產養殖、特色養殖、豬禽、農產品加工、電子商務等特色產業,打造“戈壁綠色有機品牌”。在干旱山區,依托正路引提灌、寺灘引水、景泰戈壁農業灌溉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,培育壯大設施瓜菜、高原夏菜及生豬、灘羊養殖等優勢產業。在風沙區,按照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思路,建成縣城周邊優質梨示范片帶,草窩灘鎮枸杞示范片帶,五佛鄉沿黃棗樹示范片帶,中泉鎮蘋果示范片帶。在鹽堿危害區,在已發展水產養殖7200畝的基礎上,以和順農業、強灣專業合作社等為承接平臺,積極發展堿水魚蝦、稻下養殖,打造戈壁魚蝦蟹品牌。今年,通過“三變”模式帶動發展蔬菜3.8萬畝、中藥材4萬畝、馬鈴薯0.7萬畝、羊150萬只、牛1萬頭、豬50萬頭、禽140萬羽、黑毛驢5000頭、奶駱駝500峰。
強化防控,降低“三變”改革風險
景泰縣探索凝練了“‘三變’+戈壁特色魚蝦”等9種改革模式,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等9種股權形式,“保底分紅+股份比例效益分紅”等9種分紅方式。高度重視農民利益底線和風險防控,堅持多措并舉降低“三變”改革風險。一是對試點項目實行動態管理,在不斷創新完善中推進改革試點工作上水平上臺階。二是圍繞產權融資、產權交易、股權交易等關鍵環節,建立完善“三平臺兩機制”:建立政府融資擔保平臺,引導金融機構開發面向農戶的小額信貸產品,并與銀行制定風險分攤機制;完善“三權”抵押平臺,在已建成縣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的基礎上,完善縣鄉農村服務體系;建立黨群互助創業平臺,力爭2018年底實現全覆蓋;完善農業保險機制,引導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合新型經營主體需求的農業保險產品,已與人壽財險保險公司簽訂“老干媽”辣椒種植產值保險產品、黑毛驢特色養殖保險;建立風險防控機制,按照政府配套一點、企業籌集一點、合作社交納一點“三個一點”方式,引導企業建立“風險補償基金”,確保群眾利益不受損。三是注重法律支撐,聘請白銀大公律師事務所專業法律顧問,逐項審核所有“三變”改革試點項目合同等法律文本,確保“三變”改革風險最小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