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abbr id="hyz2l"></abbr><pre id="hyz2l"><pre id="hyz2l"><div id="hyz2l"></div></pre></pre>
<sup id="hyz2l"><pre id="hyz2l"></pre></sup>
    <ins id="hyz2l"></ins>
        <abbr id="hyz2l"></abbr>
      1. <abbr id="hyz2l"><tbody id="hyz2l"></tbody></abbr>
          1
          2
          位置:西E網首頁 > 媒體看白銀 > 【甘肅日報】景泰縣西源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紀實

          【甘肅日報】景泰縣西源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紀實

          編輯:王軍      信息來源: 甘肅日報發布時間:2018-10-24

            原標題:為有源頭活水來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——景泰縣西源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紀實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五佛鄉位于白銀市景泰縣東北部的黃河之濱,具有騰格里沙漠邊緣少有的盆地濕潤小氣候特征,盛產水稻、魚類和各類經濟林果,是當地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。然而,位于五佛鄉的西源村雖坐擁農作物一年兩熟,光、熱、水資源豐富的優勢,卻因人多地少、土地鹽堿化嚴重,成為鄉里的兩個貧困村之一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厚重基石。為加快經濟發展,西源村黨支部創新多元化發展模式,提高發展能力,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,增強了村級組織服務群眾能力,加快了脫貧攻堅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,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底的20.35%降到了去年的5%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創新多元化發展模式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“簡單來說,有了集體經濟以后,可以發揮為群眾救急、維護基礎設施等作用。”西源村黨支部書記許國忠介紹說,近幾年,村里充分借鑒白銀市11種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,探索拓展了“支部+工作規范”“支部+民生改善”“支部+美麗鄉村”“支部+稻田養殖”“支部+村集體經濟發展”等多種工作模式,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。到今年,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5.4萬元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針對村里地少人多且耕地分散的實際,村“兩委”多次召開會議,提出了“支部+農場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借力土地流轉增加集體收入。將富余耕地進行流轉,承包給有實力的能人統一經營,發展規模農業。耕地流轉承包人在付給群眾一定數額的“租金”或股份收益的基礎上,給村集體按照每畝10元的標準繳納管理服務費,留作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“村里的土地流轉,解決了我們這些沒有精力種地的人的后顧之憂,以后再也不用擔心地里的農活了。”一位在外務工的村民由衷地說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針對扶貧項目資金見效緩慢的實際,村“兩委”申請民政部門和扶貧部門將民政、扶貧項目資金調整為互助資金,并通過民間捐助、會員入股等形式,建立起125萬元的農民資金專業合作社,按照“支部+協會”“黨員+會員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運用互助資金“小額、短期、快速”的特點,在緩解部分農戶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的同時,還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。今年,村里按5‰的利息發放各類貸款113萬元,實現收入5.6萬元,其中10%注入村集體經濟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針對村內公共資產管理開支大、運行不規范的實際,西源村組織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和監委會工作人員,對村內由公共財政或涉農資金投入的各類工程項目進行清產核資,并與相關工程、項目負責人溝通協商,每個項目每年給村集體經濟交納一定數額的管理使用費,作為對公共資源的一種補償。同時,還把村里的采砂場、石料廠、農家樂、村級各小組的預留集體土地一并納入管理范圍,收取一定的管理費,一方面拓寬了集體經濟收入渠道,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資金,另一方面有效遏制了承包戶亂漲價、亂收費等現象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創新產業發展促脫貧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最有效的手段。西源村依托農村“三變”改革,著力發展高原夏菜、特色養殖、紅棗種植等三大特色富民產業。同時,村里的產業合作社與民營企業每年向村集體上繳部分利潤,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西源村采取“黨支部+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的合作模式,支持農戶入股到當地的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。通過“定豬仔、定飼料、定銷售”的模式與訂單企業實現全鏈條緊密銜接,帶動37戶建檔立卡戶每戶每年分紅4000元到1萬元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村“兩委”著力打造高原夏菜種植產業園區,采取“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的合作模式,整合財政扶貧到戶資金20萬元,入股到景泰縣裕農農機專業合作社。動員建檔立卡戶每年至少務工2個月,增收達4000元左右。“我們這里自然條件較好,一年中適宜蔬菜種植的時間較長,可以說每年的4月到11月都有活干。合作社目前吸納了20戶建檔立卡戶,每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不是問題。”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說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去年6月,村黨支部還采取“村集體經濟出資,西源村五佛豆腐專業合作社牽頭、扶持25戶扶貧戶參與”的形式,讓貧困戶學習掌握五佛豆腐加工制作技術,并組建了五佛豆腐加工制作聯合公司。豆腐制成后由村經濟合作社統一銷售,銷售利潤村級集體經濟分10%,豆腐加工坊分10%,入股貧困戶分80%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貧困戶王明生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。去年,經村“兩委”協調和培訓,他到豆腐加工坊工作,過上了“領工資”的生活。“每年能掙1萬多元不說,還學到了加工豆腐的技術,再也不怕沒有出路了。”王明生說。這兩年,身為扶貧“兜底戶”的他住上了來自危舊房改造項目和社會援助資金新建的房屋,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。“這是我們村的第一個村級企業,也是我個人脫貧的根本,我得像愛護自己家一樣,讓豆腐加工坊辦得有聲有色。”他說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創新集體經濟管理機制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在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,對于這部分資金怎么用、怎么管的問題,西源村黨支部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村級成立西源村集體經濟領導小組,明確職責分工,形成村集體牽頭、“兩委”班子密切配合黨群創業會成員民主決策的“三位一體”工作機制,豆腐加工坊負責項目的經營管理活動,對經營成果負責。村委會負責對幫扶戶培訓、收購和檔案的管理工作,加工廠在運營過程中接受上級的指導和監督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在資金怎么用的問題上,村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群眾代表討論后決定,一是幫扶慰問因病、因災致貧的困難黨員和群眾:二是支付協會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;三是投入協會繼續發展壯大;四是用于村內公益事業發展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村黨支部成立了專門財務機構,聘請專人管理,并健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,形成了村黨支部領導,村委會具體操作,村級理財小組、村監委會監督的管理機制,并定期對村級集體經濟預決算、財務收支進行審計,將具體情況進行公示,以確保資金安全。(記者 陳 泳)
          信息產業部備案號 隴ICP備10200311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01021|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版權所有:中共白銀市委網信辦
          西e網運營維護:西e網IDC中心技術支持:西e網技術服務中心 白銀鴻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
          未經本站許可不得建立鏡像連接,相關權益受法律保護。
         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|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|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|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|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|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|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|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|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天天影视|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|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| 精品国产婷婷久久久|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|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|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|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|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|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|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|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| 深夜久久AAAAA级毛片免费看| 成人久久久观看免费毛片| 久久久久久久97|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|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|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|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|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|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…|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|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|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|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|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| 99久久精品国内|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乱码| 曰曰摸天天摸人人看久久久| 93精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|